来源:完美世界私服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10-20 06:23:28
《网文新观察》第6期第7期合刊 北大轻小说专辑选登
从日本轻小说到中国轻小说:一种文化现象的兴起和演变(上)
周文韬
本文尝试通过介绍、梳理、分析日本轻小说和中国轻小说的发展历史,解析轻小说在受众群体、价值观念、行文语言上的特点,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轻小说?它的特点是什么?
2、日本轻小说的演进历史,以及推动其演变的因素
3、中国轻小说的出现的原因,它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4、轻小说这一文化现象的意义和影响
一、日本轻小说:具有一定世界影响力的流行文化现象
轻小说(ライトノベル,和制英语:Light Novel)是一种盛行于日本的通俗文学体裁,可以解释为“可轻松阅读的小说”。[1]
轻小说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青少年人的喜爱。其题材多样,注重人物塑造,行文风格和主体深受ACG(日本动画、漫画、游戏)文化影响,着重表现内心情感变化,注重围绕少数几个主人公刻画丰富的人物关系。
轻小说注重塑造出可爱的,具有“萌”元素的,吸引读者喜爱的人物;行文风格受到日语影响,多用口语且语气词众多,又受到影视作品影响,不苛求词句完成,却追求信息给出的速度和节奏,注重视觉感;人物内心冲突激烈,是驱动故事的主要冲突;虽然也关注宏大命题,但视角却聚焦在主人公周围的几个人物,从“小世界”来观察联动大历史。
此外,轻小说和ACG中的其它三者联动紧密,本身自带ACG风格的精美卡通插画。
轻小说这一概念出现于90年代初期,起初只是用于归纳描述那些受到动画、漫画、电影文化影响,完全不同于以往严肃文学的幻想风格作品。后来被追溯为轻小说的《银河英雄传说》《亚尔斯兰战记》更是很早就对国内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
2000年以后,随着《灼眼的夏娜》《零之使魔》《魔法禁书目录》等轻小说销量大幅增长,写作风格也逐渐成熟。这些作品动画化后大受好评,在日本国内外获得广泛影响。出版社和动画公司据此建立完善了“轻小说-动画”联动的新商业模式。轻小说这一概念也逐渐被广为接受流传,影响力快速扩大。在2003-2013年期间,在日本图书出版低迷的大环境下,轻小说的销量却逆市上扬,不断创出亮眼的新数字。
近年来,日本轻小说已经伴随着日本动画、漫画走出国门,成为了有一定世界影响力的流行文化现象。《魔法禁书目录》《刀剑神域》等作品全球销量在2015年超过了1500万册,更早的《秀逗魔导士》则创下了2000万册的惊人记录,改编的动画作品行销与北美、欧洲、中国、东南亚地区等地,掀起了一波波轻小说的热潮。
在国内,轻小说也有众多忠实粉丝。网络空间中的轻小说爱好者除了散布于ACFUN、bilibili站等大型ACG弹幕网站外,还聚居于百度贴吧、SF轻小说、轻之国度等网站。日本每一季度动画播出后,轻小说改编动画的贴吧都会迎来大量新读者、观众入驻,在整个ACG圈子里激起众多讨论。近年来的热门轻小说作品,例如《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re0: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在国内动画、漫画爱好者中引发热烈讨论,一时间由作品衍生出的“金毛败犬”“丢你雷姆”等“梗”随着动漫表情包不断蔓延,引发了病毒般的流行风潮。
小说还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现象:“轻小说式标题”。伏见司所作《我的妹妹不可能这么可爱》开创了使用长标题的先河后,某些轻小说的标题就变得越来越长,有的夹杂了标点,更有甚者在标题中使用标点合成笑脸的“颜文字”。诸如《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末日时在做什么?有没有空?可以来拯救吗?》《RPG W(・∀・)RLD》等标题也成了一种奇妙的景观。
日本轻小说与游戏、动画、漫画的联动日益紧密,已经成为了我们今天谈论的二次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二次元的ACG也成为了ACGN,其中的N,即是指轻小说(light novel)。
轻小说改编的游戏、动漫作品影响力广泛。除了前述的动画作品外,国内引进的手机游戏《fate grand order》即是出自轻小说作家、游戏脚本作者奈须蘑菇之手,《扩散性百万亚瑟王》及其续作都出自著名轻小说《魔法禁书目录》的作者镰池和马之手,这些ACG风格手机游戏在国内的营收数字惊人,高峰时一个季度的充值流水甚至达到数亿人民币。
在国内,包括笔者所在SF轻小说在内的许多网站也在发展着中国的原创轻小说。
SF轻小说频道建站于2007年,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中国原创轻小说唯一的投稿平台存在。同一年,国内最主要的轻小说翻译网站轻之国度建站。轻之国度的建立对于日本轻小说在国内的传播发展至关重要,也间接地催生了第一批原创作者诞生。2010年,日本最大的轻小说出版集团角川集团登陆中国,建立了合资公司天闻角川,2011年举办第一届天闻角川原创华文轻小说大赛,引发广泛关注。
随着十余年的发展,如今中国轻小说虽然还在成长期,却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发展,逐渐聚拢起了属于自身的一批作者,培养出了百万级的读者群体,也诞生了以《作弊艺术》《SMS舍子花》《龙族》等为代表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作品。随着当前IP热潮席卷网络小说界,中国轻小说由于自身先天具有的改编潜力,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开始之前,笔者想先介绍和推论几个行文中提到的基本现象和观点。这些观点主要出自笔者在工作中的观察和思考,限于篇幅和主题,论证过程从略。
1、阅读饥渴的年龄现象:人的阅读饥渴在青春期最为强烈,在人格渐渐成熟确立之后,阅读饥渴相对降低,且阅读类型相对固定,难以接受陌生的新类型的作品。
2、受众年龄下移现象:小说的类型演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其中日本轻小说、日本动画、中国网络小说的演化都出现了一个“受众平均年龄层降低”的现象。
3、小说类型的演变过程既受到自身历史脉络影响,也受到这一历史时期读者群体的影响。这一观点贯穿了笔者对日本轻小说和中国轻小说发展史的梳理分析。
二、第一个故事:日本轻小说的诞生与发展
1、前轻小说时代:轻小说的诞生
战后日本的经济腾飞始于20世纪60年代,完成于20世纪80年代,在这段时间里,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先后超越了美国以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同时,电视、电影、漫画、动画等媒体提供了全新的娱乐方式,新媒介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年轻人对全新精神文化消费品的诉求变化。在接受过《星球大战》等精神娱乐产品洗礼,以及受到《魔戒》等西方通俗文学作品影响后,以往的通俗小说作品有脱离时代之嫌,在质和量上都难以满足日本年轻人精神成长诉求。
正如本文开头的现象1提到,年轻人的阅读饥渴勃发于青春期。这一普遍性的阅读饥渴,以及相对的精神文化消费品的不足,成为了催生轻小说诞生的土壤。
另一方面,新时代带来的新题材也大大拓展了作家们的视野,受到西方奇幻文学、科幻电影的影响,日本的作家们结合市场以及日本本土文化,创作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
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银河英雄传说》写于1982年,这是一部太空歌剧类的科幻系作品,明显多处受到了《星球大战》影响,又结合了三国演义式的将帅宿敌对决和东方式的历史观。1988年《罗德岛战记》是另一部标志性的奇幻作品,这一作品完全使用西方背景,人物名字和故事情节都带有浓重的西方奇幻小说的味道。《秀逗魔导士》则写于1989年,相比于《罗德岛战记》,这一部作品虽然也使用西方奇幻式的设定,却更加具有日本本土特色sf轻小说 日本,也更加娱乐化,比起青年读物,更接近于少年读物,随着1990年动画的播出,这部作品获得了世界性的影响。在风靡世界的著名MOBA竞技游戏《DOTA》中,《秀逗魔导士》的女主角莉娜·因巴斯也成为了可使用的玩家角色。《十二国记》写于1995年,讲述了一个女高中生穿越到东方风格的异世界后,经历冒险不断成长,终于能承担王的职责。
这一系列作品大获成功,然而它们自身的类型却让评论者和读者都产生了疑惑。它们既不同于以往日本本土的文学作品,和《星球大战》《魔戒》等西方电影、文学相比,又有着某种微妙的不同;它们题材十分多样,涵盖科幻、奇幻、历史、推理等多个类型,同时又兼具某些共性,例如受到视觉艺术影响、充满幻想元素、受众年轻化等等。
因此,为了概括这一类作品,有人制造出了light novel这一概念,这是轻小说概念的由来。在诞生之初,这一概念尚不被认可,因为不论是西方奇幻的《罗德岛战记》,科幻色彩的《银河英雄传说》,东方幻想的《十二国记》,都分属于各自的类型。他们之间的共性尚不够强,不如之前将其按题材划分为好理解的类型。
在上世纪80年代至2000年这一时期的作品,笔者将其称为“轻小说前体”。
这一时期的轻小说实质是受到西方文化和现代电影艺术、动画艺术影响诞生的类型小说,又或者是先前就存在的类型小说,如推理、历史等类型在新时代的延伸。
前轻小说时代这一阶段的发展,受到了新一代年轻读者的影响。由于文化娱乐产品发展相对于经济发展有一个滞后性,原本应该在少年时期就觉醒阅读饥渴的他们,要到青年时期再回去补充营养——这导致了作品大多以青年向为主。
然而,随着日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教育的普及,出生在繁荣时代的读者们面临的环境已经大为不同,新涌入的读者往往具有更小的年龄。
这一“受众年龄下移”现象不断影响着小说的发展,将它们导向一个全新的方向:“轻小说化”。
2、轻小说的发育过程:多种题材“轻小说化”的历史
在1980年以后诞生的这些作品里表现出了某种奇妙的共同趋势。
从1982年的《银河英雄传说》到1988年的《铁达尼亚》,同样一位作者,在前者中还在意用科幻背景设定,由杨威利和莱因哈特来探讨民主与专制的优劣,银河的过去与未来等的宏大命题。到后一篇作品,则已经聚焦于有魅力人物的刻画。同样是宏大的宇宙命运,本质上却由主人公范·修利和铁达尼亚的无地番王的爱恨情仇决定。
系列科幻小说《星界的纹章》《星界的战旗》同样也是受到众多太空歌剧作品和描写宇宙航行时代硬科幻作品的影响,作品连载于1996年,相对其前辈有一个更深刻的变化:
主人公的年龄由《银河英雄传说》《铁达尼亚》的青年,变成了少年。作者不再以青年人和历史的视角去描写银河大历史的碰撞,而是聚焦少年和少女之间的绮丽邂逅,在大历史的背景下描写两人的关系变化。
尽管这本小说依然力图表现亚维人类和人类之间波澜壮阔的战争,尽管作者为了将世界背景写得尽可能详尽真实,甚至还因此获得了美国科幻和奇幻作家协会颁发的星云奖,然而他和他的前辈之间却有了微妙却深刻的差别。
宏伟的大世界,大叙事中,故事的焦点悄然置换到少年少女之间的情感小世界。
男主角杰特和女主角拉斐尔之间微妙的二人关系,成为了故事发展的中心线索,也让读者们牵肠挂肚。两个人的性格,身份,他们能否在动荡不安的时代里,超过彼此的立场走到一次sf轻小说 日本,最终命运如何,成为了故事最大的悬念。
而分分合合的亚维人类帝国与人类统合联盟之间的宏伟战争,则成为了背景。所有有关大时代、大历史的故事,必须通过背靠背,彼此相依的少年少女的视角去展现。
这一决定性的变化,在笔者看来,是“轻小说化”,即从原本的类型小说,逐渐表现出越来越强的轻小说的独有特点,最终演化出完成形态的轻小说。
综上所述,科幻系作品的“轻小说化”,可以从《银河英雄传说》《铁达尼亚》到《星界系列》的变化窥见。
到了更晚的《全金属狂潮》则标志着科幻系作品“轻小说化”的彻底完成。至今,这部作品也被视为最典型的轻小说作品之一。它彻底贯彻了描写男孩遇见女孩(boy meet girl)的主题,围绕几个少年少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通过他们的视角描写一个近未来平行世界的军事冲突,在这样动荡的背景之下讲述这些少年少女之间的感情变化和心路历程。
除了科幻系作品的“轻小说化”,奇幻系作品的轻小说化也在《罗德岛战记》到《秀逗魔导士》的变化过程中有所体现。如果说《罗德岛战记》是一部力图严肃地描写奇幻世界冒险旅途的硬派作品,那么略晚于它的《秀逗魔导士》则恰恰相反,是一部基调轻松,色彩浓艳的传奇冒险作品,世界设定愈发的娱乐化和游戏化。
而更晚的《零之使魔》则是轻小说时代到来的标志性作品——同样是奇幻设定,它已经沿着前辈们的趋势走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开创了商业轻小说的先河,也是用来讨论“轻小说是什么”的时候,常用来举例的作品。
类似的演变脉络在东方类幻想故事中,可以从小野不由美的《十二国记》到雪乃纱衣的《彩云国物语》变化看到。前者深受西方冒险小说影响,通过讲述女主人公在世界受到的磨难历险,展现一个少女成长为英雄和王的过程,然而到了后者,作品则完全聚焦于女主角和她周围的男性配角们,描写他们性格和关系变化。尽管依然有着“家国天下”这样的宏大背景,然而正如笔者前述,大历史、大时代必须通过“小世界”去驱动,去观察,置于中心的依然是少年少女的“小世界”。
这也是我们在本文开头提到的“受众年龄下移”“轻小说化”是从原本的青年向作品,渐渐演化为少年向作品。
这种演化是在保留原本的类型脉络下,经由新一代的读者诉求形成的大趋势。在经济繁荣时代出生,电影、动画等精神文化消费品日益增多,物质生活也十分富足的少年少女们,他们呼唤着作品类型的变化。
3、轻小说时代:爆发与繁荣
2003年的《灼眼的夏娜》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宣告了轻小说时代的到来。
这一部作品的历程碑意义主要在于几点:
1、它将舞台彻底地深入到了高中校园,包括异世界妖魔入侵元素,涉及的生活经验却严格限制在校园。
2、着重刻画高中生主角的性格和内心世界,标题名字就是女主角名字,所有剧情都以刻画人物为第一考虑,每一卷剧情都要解决一个或多个人物的内心矛盾。
3、着重描写高中生主角配角之间的关系,尽管壮烈的大历史冲突遍布全世界,遍布人类上万年的历史,然而全书超过90%的篇幅以几个主角的视角在展示,用“小世界”去观察大历史。而结局两个世界波澜壮阔的宏伟战争,也收束为男主角和女主角两人之间的矛盾。
4、它彻底打通了轻小说和TV动画之间的联系,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之前虽然也有许多小说作品改编成动画,却没有创造出成熟的商业模式。自《灼眼的夏娜》以后,轻小说就TV动画脱不开干系,联系日益紧密。作者高桥弥七郎至今虽然不再创作新的轻小说,却活跃在业界,主要从事轻小说作品到动画作品的改编。
5、轻小说的概念得到了各界认同,产生了强大的号召力。如果说之前,还有人对于轻小说的概念有所怀疑,还在使用旧的分类去描述自日本市面上的这些作品,那么《灼眼的夏娜》这般特点鲜明的轻小说作品获得巨大商业成功之后,再也没有人怀疑轻小说的活力和感染力。尽管对轻小说的具体学术定义仍存在诸多争议,但所有人看到《灼眼的夏娜》后都毫不怀疑,这就是轻小说。
6、《灼眼的夏娜》掀起了“萌文化”的热潮。“萌”这一说法在更早之前就已经提出,然而真正引起关注则是《灼眼的夏娜》以可爱又“傲娇”的女主角征服观众之后。相伴着动画的热播,出现了奇特的“钉宫理惠热”现象。
2003年-2013年笔者将其成为轻小说时代。
在这一段时间里,轻小说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许多标志性的作品都出自这一时期。除了我们先前提到的《魔法禁书目录》《凉宫春日的忧郁》,还有《文学少女》《糖果子弹》《神的记事本》《废弃公主》《狼与香辛料》《9S》《境界线上的地平线》《钢壳都市雷吉欧斯》《物语系列》《虫之歌》《无头骑士异闻录》《FATE ZERO》等一系列优秀作品,至今仍为轻小说爱好者津津乐道。这些作品涵盖了从推理、都市、学园到奇幻、科幻等众多题材,其题材广泛到几乎无所不包。
也正是在这一段时期,日本政府扶植ACG文化产业,将动漫和轻小说产品作为向世界大力推广,《凉宫春日的忧郁》等轻小说作品伴随着动画走出日本国门,在中国和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地区收获了众多的忠实读者,销量纪录也突破到了千万级。
轻小说特有的出版模式也是在这段时期形成,使用较小开本的口袋本出版,定价较低,适合拿在手掌上阅读。
写于2004年的《零之使魔》则是又一个标志性的作品。我们前面提到,这部作品开创了商业轻小说的先河。作品在贯彻了轻小说本身的特点的情况下,尽可能引入受少年读者欢迎的元素:易于读者代入的少年主角、奇幻背景、总体欢乐明快的基调、众多可爱的女性角色。
这部作品自身素质很高,在秉持娱乐化原则的同时,又打动了读者,主题深刻。后续的作品主要模仿着它开创的商业模板写法,不断演化发展,商业化程度也不断提高。
从2004年的《零之使魔》,到2008年的《绯弹的亚里亚》《弑神者》,商业化程度大大加深。再到2009年的《无限的斯托拉斯特》,这部被轻小说读者戏谑地称为“名作之壁”的作品作品素质低下,人物塑造和故事剧情都难称得上完整,却因为有可爱的插画以及动画化的成功,取得优秀的商业成绩。
自此,以《无限的斯托拉斯特》的动画化为标志,商业轻小说的写作体系彻底成熟。2012年以后,以《星刻的龙骑士》《精灵使的剑舞》《铳皇之无尽的法芙娜》《学战都市》为表带的商业小说大行其道,模板化的故事催生出了大量雷同故事,依靠精良的ACG插画和动画化来获取成功。
自此,在轻小说时代,日本轻小说的发展大体分成两支脉络:商业轻小说写作;非类型化写作。
大量投放市场的商业化作品形成了自身的发展脉络。同时,依然有许多轻小说作者坚持着非类型化创作。
例如前文提到的奈须蘑菇,他依靠游戏和轻小说构筑了独特的“型月世界”世界设定。这一设定催生了许多知名的游戏和小说,也正是在这一背景设定下,他邀请著名游戏脚本家、动画编剧虚渊玄参与创作,写出了《fate zero》这一部影响广泛的作品。又比如因为《GOSICK》一作为国内读者所熟知的樱庭一树,她的《糖果子弹》一书也带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后续的创作从轻小说转向文学,先后两次获得了日本推理直木赏。曾经因为《戏言系列》获得梅菲斯特奖的西尾维新因为其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为人称道,他的作品能在保留独特韵味的情况下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再比如《无头骑士异闻录》《狼与香辛料》《三日间的幸福》《奇诺之旅》《紫色的qualia》《雨天的爱丽丝》等作品,也同样是非类型化创作,却取得成功的典范。
待续
上一篇:传奇sf月租费,发财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