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游戏 > 游戏大全

换向片结构及快速换向门把手.pdf 9页VIP

来源:完美国际私服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10-25 04:09:28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CN 215859477 U(45)授权公告日 2022.02.18(21)申请号 2.5(22)申请日 2021.06.28(73)专利权人 武义建佰安防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321200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泉溪镇金岩山工业区(浙江锋利工具制造有限公司第一幢101厂房内)(72)发明人 王金鹏(74)专利代理机构 金华婺道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23代理人 陈潇缙(51)Int.Cl.E05B 1/00 (2006.01)E05B 3/00 (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54)实用新型名称换向片结构及快速换向门把手(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换向片结构及快速换向 门把手,特点是包括与执手转轴固定连接的换向 片本体,所述换向片本体上设有两组拨动装置, 每组拨动装置包括一个挡片和一个限位片,挡片 和限位片之间具有拨动间距,所述的挡片背向执 手方向翘起,使用时所述的挡片向执手方向弯 折;优点是通过将挡片向执手方向弯折实现装 配,将挡片背向执手方向翘起实现换向,使执手 能根据实际情况轻松的完成换向,整体结构更加 简单,换向过程也非常方便,同时使门锁面板的 加工也更容易,降低成本。

U7 7 4 9 5 8 5 1 2N C CN 215859477 U权利要求书1/1页1.换向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执手转轴固定连接的换向片本体,所述换向片本体 上设有两组拨动装置,每组拨动装置包括一个挡片和一个限位片,挡片和限位片之间具有 拨动间距,所述的挡片背向执手方向翘起,使用时所述的挡片向执手方向弯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限位片与换向片本体一 体成型,所述挡片、限位片向外凸起,两个挡片对称的设在换向片本体的两侧的上方,两个 限位片对称的设在换向片本体的两侧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片本体的外缘上一体延伸 有向执手方向一侧弯折的挡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片本体的内缘上一体延伸 有向内延伸的卡块。5.快速换向门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门锁面板,以及穿过门锁面板的执手转轴,所述 执手转轴上设有扭簧,所述门锁面板上设有限位柱,扭簧一端与限位柱触接,扭簧另外一端 与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向片结构上换向片本体的挡块触接;未装配状态,挡片背向执手方向 翘起时,执手转轴旋转使挡片掠过限位柱,装配状态,挡片向执手方向弯折时,执手转轴旋 转使挡片与限位柱触碰且限制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换向门把手,其特征在于:当处于装配状态时,所述限位 柱位于拨动间距内活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换向门把手,其特征在于:当处于装配状态的初始位置 时,执手转轴外侧连接的执手呈水平状态。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换向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位于扭簧的两端触 杆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换向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位于扭簧的两端触杆 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换向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执手转轴上设有卡接槽,所述卡块卡在卡接槽内。22 CN 215859477 U说明书1/4页换向片结构及快速换向门把手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领域换向片,尤其涉及一种快速换向门把手的换向片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大部分门锁或电子锁,其执手均为通过螺丝直接固定在执手面板上的结 构,然而这些锁中的执手根据门的左右开向也分为左右方向,锁安装时执手的左右方向一 般是不能换的,出厂时就已经与锁体配好,左开的执手就只能装左开的门,右开的执手就只 能装右开的门,现这种结构的锁不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厂家都很不方便,消费者一旦搞错 门的开向,很可能买错锁,需要更换。

[0003] 为了应对上述出现的问题,目前市面上有多种执手可换向的门锁。 [0004] 如公开号为CN213330408U的一种可换向执手。公开号为CN212716180U的一种执手 可换向的门锁。 [0005] 上述可换向的执手中,换向结构复杂,需要通过旋出或者锁紧螺钉来达到换向的 效果,或者还需要多层零件配合螺钉,使门锁面板的加工工序变得更加繁琐,同时换向过程 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换向方便的换向片结构, 进一步地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换向片结构的快速换向门把手。 [0007]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换向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 括与执手转轴固定连接的换向片本体,所述换向片本体上设有两组拨动装置,每组拨动装 置包括一个挡片和一个限位片,挡片和限位片之间具有拨动间距,所述的挡片背向执手方 向翘起,使用时所述的挡片向执手方向弯折。 [0008]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挡片、限位片与换向片本体一体成型,所述 挡片、限位片向外凸起,两个挡片对称的设在换向片本体的两侧的上方,两个限位片对称的 设在换向片本体的两侧的下方。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换向片本体的外缘上一体延伸有向执手方 向一侧弯折的挡块。 [001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换向片本体的内缘上一体延伸有向内延伸 的卡块。 [0011]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主题,快速换向门把手,包括门锁面板,以及穿过门锁面板的执 手转轴,所述执手转轴上设有扭簧,所述门锁面板上设有限位柱,扭簧一端与限位柱触接, 扭簧另外一端与上述换向片结构上换向片本体的挡块触接;未装配状态,挡片背向执手方 向翘起时,执手转轴旋转使挡片掠过限位柱,装配状态,挡片向执手方向弯折时,执手转轴 旋转使挡片与限位柱触碰且限制旋转。 [0012]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当处于装配状态时,所述限位柱位于拨动间距33 CN 215859477 U说明书2/4页 内活动。 [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当处于装配状态的初始位置时,执手转轴外侧 连接的执手呈水平状态。 [0014]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限位柱位于扭簧的两端触杆之间。 [00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挡块位于扭簧的两端触杆之间。

换向片

[0016]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执手转轴上设有卡接槽,所述卡块卡在卡 接槽内。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换向片本体上设有两组拨动装置,每组拨 动装置包括一个挡片和一个限位片,挡片和限位片之间具有拨动间距,挡片背向执手方向 翘起,使用时挡片向执手方向弯折,通过将挡片向执手方向弯折实现装配,将挡片背向执手 方向翘起实现换向,使执手能根据实际情况轻松的完成换向,整体结构更加简单,换向过程 也非常方便,同时使门锁面板的加工也更容易,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8]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 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 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 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0019] 图1为门锁面板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0021] 图3为在未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0023] 图5为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0024] 图6为换向片的示意图。

[0025] 图中:1、门锁面板;2、执手;3、执手转轴;4、扭簧;5、换向片本体;11、限位柱;31、环 形卡槽;32、卡簧;33、卡接槽;41、触杆;51、第一挡片;52、第二挡片;53、第一限位片;54、第 二限位片;55、第一拨动间距;56、第二拨动间距;57、挡块;58、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 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 [0027]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 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8] 快速换向门把手,包括门锁面板1,门锁面板1上连接有执手2,执手2上设有执手转 轴3,执手2通过执手转轴3转动连接在门锁面板1上,执手转轴3穿设在门锁面板1上。 [0029] 执手转轴3上套设有扭簧4,扭簧4的两端的触杆41向外弯折伸出,当扭簧4处于初 始状态时,两个触杆41平行设置。 [0030] 执手转轴3上还连接有换向片换向片固定连接在执手转轴3上,优选的,执手转轴44 CN 215859477 U说明书3/4页 3上设有环形卡槽31,将扭簧4和换向片套设在执手转轴3上后,环形卡槽31内卡入卡簧32。

换向片

[0031] 换向片结构,包括与执手转轴3固定连接的换向片本体5,换向片本体5的左右两侧 分别设有第一拨动装置和第二拨动装置,第一拨动装置包括第一挡片51和第一限位片52, 第二拨动装置包括第二挡片53和第二限位片54。 [0032] 第一挡片51、第二挡片52、第一限位片52、第二限位片54均与换向片本体5一体成 型,第一挡片51、第二挡片52、第一限位片52、第二限位片54沿换向片本体5的外缘向外凸 起,第一挡片51与第二挡片53对称的设在换向片本体5的两侧的上方,第一限位片52和第二 限位片54对称的设在换向片本体5的两侧的下方。 [0033] 第一挡片51和第一限位片52之间具有第一拨动间距55,第二挡片53和第二限位片 54之间具有第二拨动间距56。 [0034] 第一挡片51和第二挡片53均背向执手2方向翘起,当装配使用时,第一挡片51和第 二挡片53向执手2方向弯折。 [0035] 换向片本体5的外缘上一体延伸有向执手2方向一侧弯折的挡块57,未装配状态 时,挡块57位于扭簧4的两端触杆41之间。 [0036] 换向片本体5的内缘上一体延伸有向内延伸的卡块58,执手转轴3上设有卡接槽 33,卡块58卡在卡接槽33内,使换向片本体5与执手转轴3固定连接,执手2能带动换向片本 体5转动,优选的,卡块58的数量与卡接槽33的数量均为两个,分别对应设置,加强换向片本 体5与执手转轴3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0037] 门锁面板1上设有限位柱11,未装配状态时,限位柱11位于扭簧4的两端触杆41之 间。 [0038] 左右转动执手2,扭簧4其中一端的触杆41与限位柱11触接,扭簧4另外一端触杆41 与换向片本体5上的挡块57触接。 [0039] 未装配状态时,即第一挡片51和第二挡片53背向执手方向翘起时,执手2带动执手 转轴3旋转,第一挡片51和第二挡片53能掠过限位柱11。 [0040] 当处于装配状态时,即第一挡片51和第二挡片53向执手2方向弯折时,执手2带动 执手转轴3旋转,第一挡片51和第二挡片53与限位柱11触碰且限制旋转,且限位柱11位于第 一拨动间距55或者第二拨动间距56内活动。 [0041] 当该门锁面板1处于未装配状态时,执手2呈竖直状态,挡块57位于扭簧4的两端触 杆41之间,限位柱11位于扭簧4的两端触杆41之间,执手2带动执手转轴3旋转时,第一挡片 51和第二挡片53能掠过限位柱11。 [0042] 实施例一:当执手2向左装配时,将执手2向左转动,扭簧4其中一端的触杆41与限 位柱11触接,扭簧4另外一端触杆41与换向片本体5上的挡块57触接,当第一挡片51从限位 柱11掠过后,将第一挡片51向执手2方向弯折,使换向片本体5在扭簧4的扭力复位时换向片,第一 挡片51能抵在限位柱11上,限制其回转,此时限位柱11位于第一拨动间距55内,换向片本体 5限制在第一拨动间距55的间距内转动,此时执手2处于水平状态,即装配完成,使用时,向 下按压执手2转动,执手2转动,直至第一限位片52抵在限位柱11上后,执手2无法转动,松放 执手2,执手2回弹,带动换向片本体5回弹,直至第一挡片51抵在限位柱11上。

[0043] 实施例二:当执手2向右装配时,将执手2向右转动,扭簧4其中一端的触杆41与限 位柱11触接,扭簧4另外一端触杆41与换向片本体5上的挡块57触接,当第二挡片53从限位55 CN 215859477 U说明书4/4页 柱11掠过后,将第二挡片53向执手2方向弯折,使换向片本体5在扭簧4的扭力复位时,第二 挡片53能抵在限位柱11上,限制其回转,此时限位柱11位于第二拨动间距56内,换向片本体 5限制在第二拨动间距56的间距内转动,此时执手2处于水平状态,即装配完成,使用时,向 下按压执手2转动,执手2转动,直至第二限位片54抵在限位柱11上后,执手2无法转动,松放 执手2,执手2回弹,带动换向片本体5回弹,直至第二挡片53抵在限位柱11上。 [0044] 通过将第一挡片51和第二挡片52向执手2方向弯折实现装配,将第一挡片51背向 执手2方向翘起,使第一挡片51和第二挡片52能掠过限位柱11实现换向,使执手2能根据实 际情况轻松的完成换向,整体结构更加简单,换向过程也非常方便。 [004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 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 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 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 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6]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换向片结构及快速换向门把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 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 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 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 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66 CN 215859477 U说明书附图1/3页图1图277 CN 215859477 U说明书附图2/3页图3图488 CN 215859477 U说明书附图3/3页图5图699

推荐阅读